【篇1】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演讲稿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
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爱是世上最伟大的语言,是激发潜能的最好动力。
在我们这样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是很有限的,但为了更好的教学,我还是努力去了解我的学生,去了解他们的点点滴滴,也包括他们的家庭。因为我知道我应该试着去做到老师和家长的交流互助,但渐渐的,一个问题呈现在我的面前:当我需要家长协助开展某项活动时,一些学生会这样告诉我:“老师,我有一年没见到我爸爸了,他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老师,我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他们出去打工了!”“老师,我跟着爷爷奶奶过!”这些就是留守在家的孩子们。有一首歌这样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近年来,随着创业浪潮的不断掀起,不少的农村夫妻纷纷洗脚上岸、洗脑进城,外出打工经商,他们家中绝大多数未成年留守在家的孩子寄养在长辈或亲戚身边。据统计,我国有20***万农村留守儿童。20***万!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个数字在逐年增长着。
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在“十七大”会议精神的感召下,各地纷纷开展“牵手留守儿童,助其健康成长”的活动。开展“牵手留守儿童,助其健康成长”活动,这需要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大力支持,每个人都应该投身这项事业,为构筑健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网络尽一份力,献一份爱心,做出一份贡献,并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大胆创新。
【篇2】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小二班__的妈妈,时间过的好快,转眼间__小朋友在幼儿园已经快一学期了,在这期间的变化是显著的,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帮助,更需要家长的用心陪伴,下面我先分享自己陪伴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用心倾听,相伴成长
我认为小孩从牙牙学语到入园学习,她们的成长离不开“快乐”二字,快乐的童年影响人的一生,快乐的人,他的智力就会得到快速的发育,且是健康的发育。快乐的人,大都是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快乐的人,充满活力。在家时,我会和孩子玩她喜欢过家家游戏,读她喜欢的绘本,去游乐场玩最喜欢项目……玩累了,去喝一点饮料,这个时候总能听见她在耳边的一句:“妈妈,今天我真的很开心”,这是孩子发自内心的。也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刻。
二、尊重孩子,平等沟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尊重,尊重不等于纵容。在平时,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务必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们家长遇到同样的问题怎样做,会像孩子那样做吗?我们不能用自我的观念、模式、自我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自我的想法与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我的空间,让孩子自我学会涮牙、洗脸、穿衣等,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维。
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示教,是以情化育。真正的教育,是教育自己,而不是教育孩子。对了,你心中能存一方净土,你的孩子就会有一个真正的家”这是来自卢麟元老师谈教育说的话,我们家长也要在学习中成长,把自身做好,在孩子身边学会赞美别人,我们的行为举止,生活日常表现也是孩子学习榜样。
【篇3】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小三班__的妈妈,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分享我在与孩子交流时候的趣事,也希望借此机会,和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成长。
倾听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要想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会倾听。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小班,一个在上大班。每天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就会开始叽叽喳喳地讲述着幼儿园发生的事,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有时候我在忙自己的事,就算她们讲开心的事,孩子讲完之后心情也是一般般,有时候还会生气地问:“妈妈,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啊?”。然而,我要是放下手中的事,待在孩子身旁,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述,她们就算在讲不开心的事,只要她们讲完之后,给予一定的安慰或者拥抱,她们不开心的心情马上抛之脑外,很快又进入充满正能量的状态。由此可见,学会倾听,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上幼儿园的孩子,有时候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都还是比较差,她们都是想一句说一句,然后我们只要有旁边认真倾听,等孩子讲完之后,适当地引导,帮她把整件事缕一下,分析一下,不管是从孩子的心理还是表达能力方面,都在慢慢地提升。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有时候我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采用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生气并训她一顿,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孩子只会哭闹,脾气也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心情变化,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孩子如果不听话,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不妨先听听他到底说些什么,然后给予解释、引导,再做出相应的措施,而不应该一见孩子逆反、固执、任性就拿出家长的威风发脾气,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当孩子不听话时,正是我们沟通的好时机,说明孩子有了不同的想法,或是我们的提议没有道理让他无法接受。这时我们就认真的听听孩子的话,才能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内心变化,才能搞好亲子关系,拉近彼此的关系。
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常常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不知道孩子需要怎样的爱。因此,父母常常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却不知孩子更需要父母提供精神上的支持,而倾听孩子的心声,正是从精神和感情上关怀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应该说,面对孩子的时候,父母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了一天,回到家中,快乐需要有人分享,困惑需要请人解答,烦恼需要找人倾诉,愤怒需要向人宣泄,这个人是谁呢?当然是孩子最亲近的爸爸妈妈。这个时候,只要父母认真地、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在爸爸妈妈心中是重要的,从而增强了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倾听孩子的心声,还会使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越来越强,敢于向父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让父母清楚地了解他对事物的看法和感觉,为父母的引领和教育做了向导。当孩子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时,父母认真倾听,表达关爱之心,能够化解孩子心中积存的不快和紧张情绪,恢复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
可以说,倾听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一个法宝。但是,要爸爸妈妈们把用嘴巴的习惯改为用耳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倾听不听见就行了,而是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放下手里的一切活儿,不看电视,不接电话,让这段时间完全属于孩子,充满爱心地与孩子在一起。对于年幼的孩子,最好有身体的接触,拥抱或搂着孩子,与孩子的目光相接,表达父母内心的爱。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用表情或简单词语如“嗯”、“后来呢”…·表达你的关注和重视。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即使你认为孩子所说的事情或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轻易地批评和评价,要鼓励孩子把话说完,在以后适当的时机再与孩子讨论这个话题。
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从倾听开始吧!从现在开始,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听孩子说话,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