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通用4篇)

开题报告 |

时间:

2023-09-08

|

推荐访问

【www.hzwyx.net--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通用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1

摘要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实施就业教育创新已成为必然。在承袭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方法基础上,针对当下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改革汉语言文学教育机制,是从根本上改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提高就业质量的必经之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上可归为两大类:一类为教师方向,另一类则是文秘方向,本文就这两个方向的就业教育创新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就业 教育创新 师范 文秘

一、 师范类方向就业教育创新

市场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理论告诉我们: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和数量。消费促进生产,如果把学校培养出学生比作生产的话,那么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就是一种消费。时代在前进,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生产出逢时对路的“产品”、产学结合是当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来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是大部分同学的首选。但是,就当前中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来看,更重视语言和文学的理论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也很大。相对来说语文教学等实践方面则被忽略了。很多高校包括重点大学都会用很大一部分时间来开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课程,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语文教育学这些实践性课程则相对薄弱,这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一个困惑——学不能致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应该提倡创新性课程设置。身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他们是对后代人影响最早,也是最久远,最深刻的群体,中国的人才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教师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教育观念非常重要。高校汉语言专业必须培养学生的前瞻性、创新性观念,为中国的创新教育培养一批预备队员,以便他们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习下去,为中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要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就必须对传统的“一听到底”,“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封闭,很多同学都带着“熏”和“浸”的意识在听课,当然,这种听课方式可以好好的感受大学教师的学者风范,体会他们滔滔不绝,声情并茂的讲述,但是,很多同学听完后脑子里面什么都没留下,也从来不思考,自己应该怎么样去让自己以后的学生学到一些东西。所以,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把学生纳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熏”、“浸”之后的“刺”和“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改革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大特色是它的人文性,学生不仅在本专业可以学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本专业感受到强烈的人文关怀。这对于学生将来步入教师队伍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增强课程设置的人文性同时也是为了回应新课改和新热点,做到教学联系实际,当下小学和中学教学都提倡人文教育,对小学生、中学生实施人文关怀,给学生减压,所以,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人文性元素是对同学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社会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二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纳入课堂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学生只要带“两只耳朵”去上课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先把要讲授的内容告诉同学,让同学们预习,然后在上课之前每个学生都要提一个问题,看看谁的问题最具有建设性。

2.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高自己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仅要通过理论性的课程汲取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课程掌握扎实的实践知识。作为一个教者,他必须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不懂得实践,就有“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见波”的感觉,学得再好,不懂得教,也不是一个好老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改变传统的实习方式势在必行。老一套的实践方式无非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出去实习一个月,这种方式可能对某些同学有用,但是它只是给同学一个实践机会而已,并没有在观念上给学生们一个实践的转变,有很多同学并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等到自己适应老师的角色之后实习已经完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关键是从观念上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说让学生一进大学就有老师的观念在他心中,在大学四年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学生的实习期间。这就相当于每个学生都有四年的工作经验。

二、文秘方向就业教育创新

文秘方向的学生就业方向要远远大于师范类的学生,记者、编辑、机关单位的文书等等都比较适合文秘方向的同学,但是近年来文秘专业毕业生表面上的供不应求和实际上的就业质量不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分析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趋势和就业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提高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路径,为文秘专业的建设指出努力的方向。从文秘专业就业方向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工作的的共同点都写作。

小结: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专业技能强,适合市场发展的人才,闭门造车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产学结合以成为现代教育办学的宗旨。高校就业教育与教育一样重要,汉语言为学专业不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加强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当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教育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204~205.

[2]方一新,程若旦,许玲玲“.”后二十年中文系培养毕业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3]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74~7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2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都有非常大的需求。但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仍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需要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此,需要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创新方面的问题进行改正,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1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现状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当前一些大学不能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致使教学内容老套;第二,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当前一些大学教师仍是上完课就走,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利用与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无异于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添加了生机,给汉语言的利用与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二,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养成创新意识以后,会有增强其实践的动力,进而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3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对教学环节的改进,以及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感受三个方面着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自主创新的意识,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实际行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1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汉语言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就是拥有审美能力,尤其是体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学审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敏感度,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高级文秘需要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有审美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中,文学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文学作品对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技巧的使用等进行鉴赏分析,进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级组建讨论小组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该方面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

3.2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环节

助理、教师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职位,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却缺乏一定的重视,因此要求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强化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得到一定的重视,促使其具备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例如,现代汉语教师在上课时,不要仅仅局限在教材之上,而是应该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由于大学中通常都会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生,因此在发音上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情况,在将中国七大方言时,分别选取代表,让学生自己体会感受,各地方语言的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或者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一次作文比赛,针对学生中的病句等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对学生语言交际等能力的培养。

3.3关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感受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较高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反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从其写作水平就可以体现。因此,学校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方面的力度一定要加强,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提升学生的理论修养。在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思想深度与高度,使其在阅读分析以后,理解文章的内涵;第二,加强学生的用词的准确度。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存在词汇量贫乏,并且不能正确使用使用的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从而改善当前这种状况,使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做到用词精准简洁;第三,加强对学生语法的掌握。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仍不能有效的掌握其中的使用方法,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对语法掌握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地措施与方法,加强对语法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灵活使用语句,降低出错率,进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大高校都有的专业,其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容小觑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为此,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教学进行调整,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改变,增强学生的创新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3

【摘要】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继承也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不断进步。作为一名学生,笔者深知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对提升人们阅读品位和水平的重要性。因此,在网络时代,要注重汉语言文学与网络的有机融合,通过经典阅读与体验,使汉语言文学的文化价值进一步突显,发挥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体验

我国经历五千年的文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自由、奋斗、个性意识等内在精神风范。人们只有深入地品读这些经典文学作品才能更深地体会它的精神风范。现如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的学生更加青睐于借助网络开展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这就要求我们积极促进汉语言文学与网络的有机融合,借助网络带来的便捷提升对汉语言文学作品文化价值的吸收。

一、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之间的内在关系

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网络既能够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积极作用,也会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现就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之间内在关系加以阐述。首先,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使得汉语言文学的内容越发丰富,使更多的人通过便捷的网络实现阅读,增加了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人群。对于那些经典的汉语言文学作品,许多感兴趣的外国读者也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阅读,可以帮助他们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和购买纸质书籍的资金,也可以逐渐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经典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品读。同时,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具有无法替代的文化精髓,它能够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使读者在潜心阅读后产生美的体验,塑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就能够使他们在正确的意识指导下对网络环境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识别,真正将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精髓进行传承,文化精神发扬光大。其次,网络与汉语言文学之间的消极作用。网络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空间,它所呈现出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很多读者通过网络进行阅读,虽然更加便捷了,但实际上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读者也会大大降低阅读的质量和效果,难以带来纸质书籍呈现出的精神文化效果。甚至有的学生读者本意是在网络上阅读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但点开互联网之后各种新奇百怪的小说、游戏就会勾走他们的“灵魂”,转而去阅读那些作品,轻轻松松就受到干扰。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人们的心都比较浮躁,很少能平心静气地品读经典的汉语言文学作品。同时,由于新时期的学生大多思想都比较独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喧嚣的网络环境中,有可能对我国悠久而卓越的历史文化产生怀疑的认识,不利于他们去阅读、感悟,不利于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承和发展。

二、如何实现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机融合

网络时代,各种新媒体的产生和电子阅读方式的出现,使得文字形式的作品逐渐“失宠”,人们逐渐热衷于音像类、有声类的阅读产品,这就使得那些视频资源受到更多的青睐。如何将文字作品转化为视频作品成为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的最佳结合点。如果通过网络实现了文字与视频的转化,在有声环境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会大大提高,阅读兴趣会更加浓厚,阅读效果也自然增强。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不妨调动和组织相关的社团举办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说书评比活动,进行现场全程录像,再将那些评比出来的最佳说书视频资料剪辑制作后传到相关网站,组织和发动学生观看,会受到更好的效果。通过学校和社团的发动,踊跃报名的学生为更好地表现,也会对经典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解读上下更多的功夫,更深入地研读和体悟,实现与作者思想的共鸣,这样才能在说书比赛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自然会对这一作品有更深的了解,更好的情感体验,更能领会作者的精神世界和所要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只有这样,上传的说书视频才会更有感染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观看。使学生产生对说书的兴趣,同时也产生观看经典汉语言文学作品视频的兴趣,使他们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更多地阅读经典的汉语言文学作品,获得更加美好的阅读体验,感受更加深刻的文化精神底蕴。除了将汉语言文学作品进行文字向视频的转化,还可以通过阅读课堂舞台化来吸引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众所周知:汉语言文学若以简单的文字形式呈现,其将表现出较多的缺点,例如篇幅长、内容乏味等,无法有效吸引读者的眼球。[1]如果我们进行从枯燥文字向舞台化的转化,就可以将枯燥的汉语言文学作品活灵活现、生动地展现给广大学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视觉冲击,而且能在更大范围吸引和带动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并留下更加深刻的阅读印象。例如,有的教师就鼓励学生将《雷雨》进行话剧演绎,不同的学生演绎不同的角色,揣摩角色人物的心理,在更美好的舞台体验中体验经典的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文化精髓。这就要求教师大胆地鼓励学生对经典的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改编,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辅助完成文学名著的改编,各种灯光,音乐,背景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2]在此基础上,通过角色定位,给不同角色的学生细品作品的时间,让他们明白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写作意图,要表达的思想,只有细细品读、感悟,才能演绎的更加形象逼真,受到更好的舞台效果,带给其他学生不一样的视觉体验。结束语总之,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受到不小的冲击,只有巧妙利用网络,将二者有机融合,才能实现经典的汉语言文学作品的传承,才能提高每位学生的阅读效果,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精髓。

参考文献

[1]李登宇.网络时代下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简述.新媒体研究.2016年第1期:36.

[2]樊星.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语文建设.2013年08月:1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4

千年以来,桃花作为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被讽诵不衰,其原因如叶嘉莹先生所指出的:“第一个极浅明的原因,当然是因为花的颜色,香气,姿态都是最有引人之力的,人从花所得的意象既最鲜明,所以由花所触发的联想也最丰富。”而在由桃花建构的诸多纯美的艺术境界中,尤能带给我们独特美感体验的,则是桃花掩映下的爱情世界。

一、名花倾国两相看

占尽春光的簇簇桃花第一次被纳入文学殿堂是《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世家。桃之天天,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歌用妖娆绚烂的朵朵桃花起兴,引出所咏对象——即将出阁的新娘。那美丽的女子憧憬着在桃花漫天的灼灼粉色中和爱人牵着手,倾盖如故,白发如新。那春日里粉红柔白的漫山桃花,盛放在 细雨微风的深处,满溢着幸福、喜悦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桃花盛开的季节,浸满爱的喜悦和甜美的场景除上文的婚礼外,还有大唐帝国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的绝美演绎。据《天宝遗事》记载,唐明皇和杨贵妃都很喜爱桃花,他们的御苑中种有千株桃树,当朵朵桃花盛开,他们常会于桃花树下,而每次唐明皇又都要摘桃花插在杨贵妃头上,说:“此花尤能助娇态。”一代帝王为了一位“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女子所倾倒,在岁月的流光里,满山红透的春色中,“名花倾国两相看”,迷醉在万种风情中,这段短短的文字背后,流淌着多少旖旎风情。千载之下,仍觉得其中洋溢的情感是何等惊艳绝世。

二、人面桃花相映红

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记载:“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桃花美人,相得益彰。唐宋时期以桃花比喻美人的诗非常多。如:李白《长干行》“自怜十五余,颜色桃李红”、王建《春来曲》“青帝少女染桃花,露妆初出红犹湿”、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李中《春闺辞二首》“尘昏菱鉴懒修容,双脸桃花落尽红”等诗句都写出了女子们容颜娇嫩,脸色红晕,展现女子们健康、美丽、快乐的"形象。当艳如桃花般的女子遇到梦中的少年,一段千古传唱的凄美爱情就此展开,那就是----人面桃花的故事。据记载,故事初现于中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中描写了诗人寻春遇艳的惊喜和重寻不遇的惆怅。城南庄桃花盛开,春色满园,妙龄女子艳若桃李,笑迎春风;诗人惊艳于“人面桃花”的无限春光,不禁神驰情迷,难以忘怀。但当来年春花烂漫时,诗人故地重游,却只见桃花依然如昔,而花下的“人面”却不见踪迹。

中晚唐孟綮的《本事诗》则将这个故事演绎成一个完整的爱情传奇:“大唐中和年间,博陵崔护,姿质甚美,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寂若无人,叩门求饮,一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伫,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馀妍。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题<题都城南庄》诗於左扉。后数日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叩门问之,有老父哭曰:‘君杀吾女。’并叙其由来,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日:“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以女归之。”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经这样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但扩充了内容,增加了细节,而且情节曲折,首尾齐全。桃树下春风里一见钟情的流光溢彩的爱情故事,一经形成,遂成为一种永恒的文学典型,在后人的诗词中反复被吟唱,以杂剧的形式广泛流播并且历久不衰。

三、花红易衰似郎意

桃花作为一个永恒的文学意象,不仅以妩媚多姿、生命力旺盛令人向往和羡慕,同时也因其青春易逝、花叶凋零的命运而令人感叹和惋惜,民间有“三月桃花几日红,风吹雨打一场空”之说,因而在古典诗歌中还常代表“红颜薄命”。李渔在《闲情偶记》里写到:“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红颜薄命之说,单为此种。”在有关桃花的文学作品中,也通过桃花花期短暂,易凋残的特点诉说着爱情的爱情悲欢离合的苦恼与无奈。例如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诗以蜀地常见的景物桃花作为喻体,来比附曾经热烈、美好却转瞬即逝的“郎”的感情。漫山遍野红红火火的山桃花,转瞬间便会红凋香残,正如男子见异思迁之爱心,最后留下的只有女子江长水深的忧愁与痛苦。全诗以桃花开落,抒写爱情的悲欢离合,十分恰切而鲜明。唐代女诗人薛涛的爱情恰恰验证了这一点。

薛涛生命中的第一个情人是剑南节度使韦皋,韦皋非常欣赏她的才华,特将她召到府中侍宴赋诗,并让她帮自己做一些文字工作,那时叫“女校书”,相当于今天的“女秘书”,不过这个称号和工作也是韦皋特意上书朝廷申请下来的。

作为一代才女,薛涛诗名远播,曾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牛僧儒等名流多来往唱和,其中和元稹的姐弟恋热烈而无奈。那年元稹以御史身份出使蜀地,他久闻薛涛的艳名和诗名,自是倾慕已久;见到比自己小十岁的元稹之后,薛涛也感到了爱情的强烈震撼。当晚,他们就同居一室,那样的热恋缠绵。三个月里他们“积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但元稹最终还是离开蜀地,重新踏上了他的宦游之旅。一年以后,当薛涛千里遥迢寻到江陵时,元稹已纳安仙嫔为妾了。据说薛涛的《谒巫山庙》一诗,就是写于她返江陵的途中:“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薛涛是怎样的心痛,又是怎样的隐忍呢?“红颜薄命”,薛涛一生没有婚嫁,没有子女。

四、桃花坞里桃花庵

和梅、兰、竹、菊等花中君子相比,灼灼娇艳,争粲一时的桃花,因其艳俗和娇媚被与青楼女子相联系,宋人程荣于《柳轩杂识》评花时说,“余尝评花,以为梅有山林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娼,李如东郭贫女。”名士与青楼女子结缘,虽然大多是逢场作戏,风流自赏,但才子风流,名妓情深时,也会在漫天桃花中演绎出一场旷世爱情,最有代表的当属明代明代才子唐寅。

唐寅对桃花情有独钟。他本来就旷达,不拘小节,素与青楼女子往来颇多,因为科场遇挫,看淡功名,和青楼女子患 难见真情,有一段爱情佳话。

据记载,唐寅的原配是徐氏,亡故后曾续弦。唐寅因科场案牵连下狱,出狱后“夫妻反目”,续弦离去。穷困潦倒的唐寅,“于勾栏之中结识了官妓沈九娘”,“九娘对他十分体贴、敬重,被称为‘红粉知己”。沈九娘经常在 经济以及精神上援济他。唐寅在这位青楼女子这里得到了久违的温暖,他决心为沈九娘买一个园子,和她一起过平静的隐居生活。于是,唐寅买下苏州桃花坞一座闲置的宅子,取名“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自称“桃花仙人”,写出了著名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问,不愿鞠躬车马前……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摈弃世俗牵绊的唐寅,与患难见真情的青楼女子沈氏,在这个奇特的桃花环绕之地相依相伴,平日以种花为娱,赏花为趣,对花饮酒,醉卧花丛,万丈红尘之中阅尽人间春色:“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感怀》),并且他们育有一女,叫作桃笙。

五、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早在唐代,诗人杜牧就赋《题桃花夫人庙》一诗:“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这首诗是咏春秋时的息夫人,息夫人美貌无比,面若桃花,在民间传说里是掌管桃花的花神,称桃花夫人。息夫人虽然身存楚宫,心却早随亡夫而去。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和屈辱折磨着她,即便青春还在,容颜未改,她始终不发一言,且如诗中所言“脉脉无言几度春”。她悲不欲生,却因为某些原因“弗能死”,只能采取“无言”的方式消极抵抗。沾露新桃次第开放,鲜妍活跃,无疑是和心灰意冷、无言悲痛的息夫人形成鲜明对比。将桃花与女人的结合,跳出了个人爱情、命运哀叹的圈子,而是思考个人命运与 政治、国家命运之 联系,开启了这一题材新的 发展前景,亦赋予桃花女人新颖独特的内涵。

清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继承并完善了这种写法,以男女间的悲欢离合写家国兴亡,演绎了这一题材壮美与凄美并行的意蕴,塑造了悲壮刚强的“桃花红颜”,透视出对历史深刻的思考。

《桃花扇》中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爱情始终用桃花做了个凄绝的见证。李香君,有“东风桃李花”之姿,虽弱质女流,却侠义、正直、刚强,有胆识,有理想。刚十六岁时,见到侯方域就一见倾心,定情之夕,香衾软枕,一帘幽情,侯方域缱绻地在白绢团扇上题下了这首诗,盛赞香君,“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但衣香鬓影,神仙美眷,终归是飘入了刀光剑影,香君为着她的爱情理想、政治立场、道义原则,不惜以死反抗恶势力,把面容碰了个稀烂,血溅宫扇,翌日,杨龙友见扇面上血迹斑斑,犹如桃花,便笔蘸树叶汁液,添上枝干。这就成了名动三四百年、无数人苦苦追寻而终究不得的桃花扇。她的刚强侠义比“辛夷树”更让人敬佩。最难得的是国破家亡后,她不留恋男女之乐,毅然放弃已经不值得爱的恋人和没有意义的恋情,勇于面对理想幻灭后的悲凉与痛楚,红颜薄命,刚强抗争,志气长存,“儿女浓情一笔消,桃花扇低送南朝。”

古典文学中桃花掩映下的爱情世界,有的美好幸福,有的悲情感伤的,有的浪漫绝世,有的刚烈凄美、荡气回肠。林林总总,都和桃花艳丽妩媚烂漫,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凋落特征紧密相连。正因为人们对桃花的评价褒贬不一,才使桃花里的爱情内涵更加厚重,令中国古典文学更加璀璨精彩。

延伸阅读
报告,是一个网络流行语,BG一开始是报告的缩略,但后来成为了“请客”的意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题开题报告专家评议要点【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2-27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开题报告指导记录(合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1-26
开题,汉语词语,读作“kāití”,意思是指传说中的国名,犹宣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题报告评语锦集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1-04
日志其实就是电脑在运行的时候所产生的数据,它包含了网络设备、系统及服务程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题报告指导日志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12-24
陈述意为陈说,叙述,指有条有理地表达事物、事实或者说话人的观念、观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题报告答辩5分钟陈述(锦集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2-20
报告,是一个网络流行语,BG一开始是报告的缩略,但后来成为了“请客”的意思。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课题开题报告专家评议要点【五篇】,欢迎品鉴!
2023-12-08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题报告会纪要集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2-06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题报告指导记录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2-06
日志其实就是电脑在运行的时候所产生的数据,它包含了网络设备、系统及服务程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题报告指导日志范文(精选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3-12-06
课题,读音kètí,汉语词语,指考试的题目;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开题报告专家评议要点(锦集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2-06

图文推荐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