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六篇

【www.hzwyx.net--说课稿】

第一篇: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切身理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难点: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确沟通。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切身理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重难点: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教学过程

  活动一:父母的爱是默默的

  1.导入

  2.学生结合课前完成“亲情树”记录,从父母为我们做的事的数量上,感受父母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活动二:感受父母的爱

  (一)感受母爱

  1.教师出示照片,学生并解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读一读阅读角里《妈妈爱吃鱼头》思考:妈妈和外婆真的爱吃鱼头吗?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呢?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3.教师小结

  4.带着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朗诵《妈妈的爱》

  (二)感受父爱

  1.播放录音

  2.出示爸爸照片,在你的眼里父爱像什么?和母爱有什么区别?

  3.小结

  活动三:制作亲情卡

    1.在卡上写下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2.学生配乐读亲情卡。

  活动四:总结本课,升华主题

  板书设计

第二篇: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这些是大家的》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学期有幸听了区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竞赛。本课的教学以“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下面谈谈个人浅薄看法:

  1、贯彻生活化的原则。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章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本堂课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内容开展活动,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1)调动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说生活中的公用设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使面对学习主题感到有话可说,因而乐于探究,善于,政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深切感受公用设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事例,为达到教学目的服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已身边爱护公物的真实事例,让学生积极发言,通过积极岁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2、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才有可能拉近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学生才能有话说,有真话说。

  商榷点:

  ①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通过教师在一个个问题的“开导”下,采用“一问一答”的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跟者教师在转,削弱了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缺少对学生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却忽视了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因为只有通过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③教学的形式比较单,致使蔡个课堂氛围还不够轻松、活跃。

  ④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同学,忽视了反应较慢的同学的参与,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学环节不够严谨,教学语言不够简练,有重复罗嗦的地方。

第三篇: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父母多爱我》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一课。

  这一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的家庭生活”中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而编写的,其核心主题是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尝试走近父母的内心世界,理解和接纳父母爱的方式。

  本课时的编写主要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因认识和理解有限,对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有误解而设计的,意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爱自己的方式。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的话题是“父母默默的爱”,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二板块的话题是“多一些理解”,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第二板块首先通过四幅插图引导学生倾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有哪些不能让自己理解的做法;接着提出引导学生辨析的话题,并通过表格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通过书信的形式呈现了一位爸爸不被自己孩子理解时的心声,并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从而对父母多一些理解。

  二、学情分析

  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是多样的,课前通过与家长、学生的访谈发现,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大多是独生子女,日常与父母相处中,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不被采纳或父母从自己角度出发认为是对孩子好的行为却不被孩子理解时就容易引发亲子间的不和谐音符出现。

  例如孩子对新款的玩具、文具等产生兴趣,对父母提出购买要求,父母进行综合考虑后如果认为没有购买的必要就会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心里会产生不理解,会对父母有抵触情绪。

  国家二胎政策放开后,家里有二胎的越来越多,父母如果花多一些的时间和精力在二宝身上,孩子会有强烈的被忽视的感觉,内心不免会对父母有所埋怨。

  再例如电子产品对孩子是极具诱惑力的,当父母不满足孩子玩电子产品的需求时,孩子心中就会有不满情绪。

  以上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会在换位思考和辨析、反思中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第二板块的编写目的和结构特点,针对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情特点,本课时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以下3条:

  1.交流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能让自己理解的行为和做法。

  2.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体谅父母爱的方式。

  3.走进父母内心世界,了解父母心声,学会有效沟通。

  其中,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体谅父母爱的方式”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走进父母内心世界,了解父母心声,学会有效沟通”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为了让课堂交流讨论的话题更贴近学情,课前我安排学生填写了调查表,写一写日常生活中父母有哪些行为和做法让自己不理解,使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进行教学导入后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活动一:实话实说不理解,活动二:不理解中有爱吗?活动三:学会沟通促理解。下面我来详细阐述每一活动环节的具体操作。

  导入部分: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在总结第一课时活动的基础上,借助“晒晒父母的爱”小视频中“冬冬为什么不开心”即教材69页情境图1引导学生思考“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对父母有些行为、做法不能理解,也有过类似的烦恼。到底是父母对我们爱得不够深,还是我们对他们的理解不够呢”引出本节课的活动主题(板书活动主题:多一些理解)。

  此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在总结第一课时学习收获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本节课交流的话题,引发学生新的思考,承上启下,自然顺畅。且小视频将教材中静止的画面进行动态的播放,一开课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以下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活动一: “实话实说不理解”。学生借助课前调查表的填写,具体讲述自己对父母哪些行为和做法不能理解(板书不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交流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例如“谁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将学生遇到的困惑进行归类,并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类似的问题几乎人人都有,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本门课程更关注儿童自我的体验、成长与收获,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儿童自身生活实际的对接。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大胆说出自己对父母不能理解的行为和做法。使下一环节的活动开展成为基于学情的需要,解决学生遇到的真实问题。

  活动二: “不理解中有爱吗?”。仍先以“冬冬的苦恼”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讨论“(1)如果你是冬冬的父母,想想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2)父母的做法里有对冬冬的爱吗?”,让学生在换位思考中初步学会理解父母的爱(板书换位思考)。接着借助学生已获得的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表格尝试着换位思考、辨析、反思活动一中父母让自己不理解的行为和做法里有父母的爱吗?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爱的方式。活动中关注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用“星级”加以体现。此外借助课前录制好的家长的视频资料,使学生从内心深入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更进一步加深对父母爱的理解。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体现了“德育课程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一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活动中感悟,活动中反思。且本环节活动的开展、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呈螺旋式上升,通过关键问题的设问、追问、引导等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帮助学生学会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活动三:学会沟通促理解。教师针对以上话题中“自己和父母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随机引出“我们应该怎样和父母进行沟通”这一话题,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掌握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板书:沟通理解)。

  此部分适时渗透了《弟子规》中“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无声 谏不入  悦复谏”等内容,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接着通过“倾听来信-----说说委屈----表达心声”这样三个有序递进的活动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PPT19)

  首先借助班上家长写给孩子的一封信让学生在倾听中进行思考,并由此及彼,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委屈和伤心呢?你又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此时学生内心对父母爱的情感急需表达与宣泄,在舒缓音乐的烘托下,学生在亲情卡上写出对父母爱的理解、爱的表达。随后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本次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引向更深入的层面。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理解了父母对自己不同方式的爱,并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父母内心,想想父母的委屈伤心与不易,再回过头来对父母的爱进行细细品味,心中会更觉父母之爱的伟大及深沉,此时学生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想倾诉爱,表达爱,所以设计了“在亲情卡上写写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活动,使学生内心对父母爱的情感达到高潮。此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渗透,体现了本门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在活动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对话者,在参与中分享、引领并促进学生理念和经验的提升。

  这三个活动板块的设计,就是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加深情感这样的过程来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

  教师借助板书和学生共同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并在《让爱住我家》背景音乐的烘托下,用激情语言对本课时进行总结,指出:“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爸爸和妈妈,他们的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亲切的关怀;是真诚的鼓励;是责备的目光;是谆谆的教诲......这种爱,既伟大又无私!今后无论我们走多远,他们满满的、浓浓的爱会一直伴随我们前行的每一天!”。并提醒学生课后别忘了,带上老师送的这把“换位思考 沟通理解”的金钥匙,和父母好好谈谈心,把心里话说给他们听。

第四篇: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1.改变课程观念

  或者说是教育观念,教师的本职不仅仅是教书,而是“教书育人”,不多赘述。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求:小学教师会教两门课程。

  学生发展:学生是生命个体,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而不是割裂成学科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使命:增加生命的厚度,增长生命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有的观念: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课程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

  其一,采用儿童惯有的语言,而不是成人化的命令方式。包括话题、内容、儿歌、童谣等,主持人、活动的人、教材的生活内容、引导儿童思考的话题和问题。

  其二,课程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采用儿童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如公物:“这些是我们大家的”,而不是用科学的概念来解释。避免制造心理距离。关心儿童生活真实存在的问题。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儿童生活的状态,由当下走向更加美好、更加善的生活,而不是建构知识体系。使儿童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完成书面作业和考试。

  其三,课程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时间上的开放。回望过去,反思当下,规划未来。你想想你有过这样的事情吗,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怎样做。由此汲取营养。

  空间上的开放。以德育课程为核心,辐射学生各种活动和教育,如入学教育、班团队、学校大型活动、家庭生活、社区公共空间。

  向学生开放。通过学生学习,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

  向教师开放。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是解释者不是强调学习重点的人,而是引路人,是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结合的引导者,是教学内容的再创造者。

  其四,课程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

  内容之间融合。彼此相互解释、相互融合,以生活为导向,深度融合。如大家排好队与规则。

  多元心理素质的融合。是综合性的实践智慧,只有与情感、意愿、判断、行动结合在一起的道德知识才是有行动力的知识,而不是僵化的知识,这就是生活智慧。

  人与世界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一个人的存在是作为与自然对话、与家庭和谐相处、对社区有所贡献、对国家兴旺有所努力的一个人而存在。人的存在和生活,要实现自我完善。

  多元文化的融合。如各民族文化,如城乡儿童,如主流群体与特殊群体。教学做融合,引导儿童做人做事是根本目的,通过过好生活方式来引导。

  《道德与法治》课不是在教一个知识体系,也不是一些道德法治体系的拼盘。而是将各种知识、现实情景、人类情感、、社会规则、未来志向结合在一起而综合形成的最佳生活判断、行动方式、决策能力等,这是一种教育实践智慧的存在状态。

  知—道(法律)情—感(感受)明—辨(判断)意—志(志向)决—策(策略)技—能(能力)行—动(动手)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这个社会中,有许多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这就是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有一次,我和妈妈到银行存钱,银行里人头攒动,我和妈妈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伍才轮到我们.就在我们走向柜台时,一位70多岁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我开始还认为他是有什么东西丢在那里要拿回去,可他还没站稳,就发话了:“请问一下养老保险怎么取?”

  我可不高兴了,明明是我们先来了,怎么让他先办起业务呢?而且这么大人了,先来后到这点道理不懂吗?可妈妈却好像让着他一样,什么话也没说,而且还把身子往一边让了让.妈妈的举动,更让我惊讶和气愤,难道妈妈也不懂这点道理吗?妈妈好象看见了我表情的变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微笑着对我说:“你是不是有点不高兴啊?”我用劲地点了点头,气愤地说出了我的想法.妈妈的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对我说:“你这就不对了.虽然先来后到是规矩,但是他毕竟是位老人啊!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重要的事情.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道德的表现,所以我们必须要让着他,尊敬他.”我这才点了点头.妈妈的表情终于由严肃化为轻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愿意为这么一件小事而和别人争吵吗?”我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这是,那位老人的事已经办好了,正招呼我们过去.他这时向我们解释:“刚才真对不起,我有点急事,让你们久等了!”我笑着说:“没关系!这不算什么!”同时,我也看见了妈妈赞许的目光.

  可见,道德还能让社会更加和谐,幸福,美满.

第五篇: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一年级学生的自控力较弱。在生活中,学生觉得没必要时刻都精神,那样会感觉很累。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两点,第一,有精神的生活和学习是健康的表现。第二,当自己看到别人不精神时的感受是什么,换位思考,当别人看到自己不精神的时候,又会有何感想。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好理解有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也有动力坚持。

  课堂上教师尝试着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给学生充分的空间,适当点拨,适当引导,同时介绍一些生活小技能、小窍门。在演示生活的情景中学生绽放出美丽的火花——明白了有精神的孩子人人夸,有精神的孩子更自信,有精神的孩子是健康的表现。自己应该每时每刻把最美最精神的样子展现给大家!

  首先通过PPT展示正确的坐姿、站姿,让学生自己纠正自己的坐姿,并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的关系。然后观看错误坐姿、站姿带给我们的危害及“国庆六十周年阅兵”视频,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我们选择正确坐姿、站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且感受良好的精神面貌带给我们的震撼。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都有很深的感受,每个人都能自觉尽力做到最好,但是问题就是不能保持。

  小学生就是喜欢动,让他们一节课保持一个姿势也不现实,因此要求他们在写作业、读书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不仅对我们的脊柱生长有益处,更能保护我们的视力。在走路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抬头挺胸。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做好可以,但是坚持做好就有很大的困难,因此要想真正的能应用本节课的知识,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非一时的心血来潮。

  通过比赛,看哪个同学能够一节课都保持正确的坐姿,让同学感受正确的写字姿势,并且保持一段时间,先让大家充分体会这个过程,然后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醒,时间久了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好的习惯,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学生的坚持,也需要老师的坚持。

  不足之处:

  1、应注意和家长的信息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真实表现,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课外延伸评价应加强督促指导,并进行持续跟踪,将学生在课堂内的短时实践转化为课外的持续践行,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长期坚持的仪态仪表习惯。

第六篇: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听了顾志刚老师所上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顾老师首先从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入手,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出自己对法律的感受,从而导入新课。接着以一副十字路口交通混乱图片开始了对法律特征的探究。整堂课以时政背景材料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常规课。

  该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

  一、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时政的敏感度”,哪些时政将会成为考试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有这种敏感度,就不是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这节课主要围绕着法律的三大特征为主线贯穿本堂课。

  二、情境材料的选用精。

  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学会如何把时政热点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时政材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老师们可以看到:对一段同样的时政材料,有的教师所出的题精要,有的教师出的题很表面。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这节课顾老师所选用的材料,比较“精要”。在导入中主要运用图片:法律制定机关、国家强制力、高官落马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时代性、时效性强,针对性强。

  三、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分析现实问题。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顾老师的课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同桌讨论和小议次数较多。

  四、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教学设计实质是一种教学的预案。它不同于房屋设计图,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在预设中生成知识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形成一种“创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而这也就是“教学的魅力”所在。顾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不仅使学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径”。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课堂上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很融洽,如果教师教学能进行适度的学科渗透,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其次,在分析问题时,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结合题目动动手动动笔,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课堂结束前教师应作全面深入课堂小结。本堂课此环节较为薄弱。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延伸阅读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昆明的雨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2-05
英语(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支,最早被中世纪的英国使用,并因其广阔的殖民地而成为世界使用面积最广的语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新视野英语课程说课稿【汇编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2-17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小学说课稿模板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
2023-12-17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说课这一概念提出于1987年,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优秀说课稿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2-17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三篇】,欢迎品鉴!
2023-12-17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说课稿【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2-17
物理一般指物理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大全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12-15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优秀说课稿【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3-12-15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说》说课稿范文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2-15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
2023-12-15

图文推荐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