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www.hzwyx.net--教学设计】

第1篇: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和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默读的方法,感知文章大意。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诗词启发,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其二)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生齐读课件上的诗句)

  师:同学们,童年就像一支古老的歌谣,是我们一生的珍宝。大家刚才读的这几句诗是我国古代诗人对儿童生活的有趣描写。现在,回想一下自己上小学前和小学时的生活,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事呢?(生思考并回答)本文的作者,看似严肃的著名作家鲁迅,又有过怎样有意思的童年时光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看看吧!

  (板书课文题目及作者)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古诗词导入,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其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用童心阅读、感悟文章,消除阅读鲁迅文章的距离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知人论世(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且介亭杂文》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的一年。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2.默读课文,扫清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课件出示:

  默读要求:

  (1)不出声、不动唇,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2)留意关键语句、语段,可以边读边做记号。

  (3)限时5分钟。

  3.梳理结构,勾画语句

  (1)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预设第一部分(第1—8段):回忆在百草园游戏玩乐的快乐生活。

  第二部分(第9—24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学习的生活。

  (2)画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和过渡段。

  预设

  ①百草园部分

  起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止句: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②三味书屋部分

  起句: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止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③过渡部分

  第9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训练默读,指导默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在默读中抓标题和关键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通过默读,初步体会儿时的“我”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总体感受,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三、品读课文,感受百草园之乐

  1.通读第1—8段

  思考:“我”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体现在哪里?

  预设有趣的景物——不同季节景色不同;神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别样的活动——雪地捕鸟。

  2.品读第1—6段

  思考:

  (1)第1段中作者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否矛盾呢?

  预设不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似乎确凿只有”说明大人眼里的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而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在童年的“我”的眼里,百草园里的一切都那么有趣,是“我”的乐园。所以并不矛盾。

  (2)第2段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写了百草园里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

  预设

  景物:

  ①视觉上: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②听觉上: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③触觉上:“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拥肿的根”。④味觉上: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特点:

  体现了百草园的生机勃勃、趣味无穷。

  (3)第2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预设①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②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蟋蟀”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它们发出的悦耳声音,充满童趣,表现出儿童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预设“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5)第4—6段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预设美女蛇的故事吸引着“我”,使“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着“我”,使“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默读第7、8段

  思考:

  (1)这两段写了发生在冬天的百草园的什么事情?

  预设雪地捕鸟。

  (2)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件事的经过的?

  预设作者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然后写捕鸟的方法,“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接着写捕鸟的结果,“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最后借闰土父亲之口,点出“我”捕鸟不太成功的原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3)找出描述雪地捕鸟的动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预设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4)在雪地捕鸟过程中,“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预设捕鸟的心情变化:紧张期待(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失望(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沮丧(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羡慕(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佩服(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师小结:读了第1—8段,我们可以看出儿时的鲁迅在百草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快乐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文字层面分析到结合自身感受体验,抓关键词,理清内容。品析经典动词的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从平静的叙述中体会丰富的情感变化,从而感受到百草园给“我”带来的乐趣。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

  2.仿照第2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段文字,描写一下你的“乐园”,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完成课文的课后练习题,在学完后及时落实、学以致用,加以巩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乐趣。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探讨本文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检查背诵

  1.检查背诵第2段。

  2.指名学生分享关于“乐园”的习作,师点评。

  二、品读课文,体会三味书屋的生活

  1.阅读第9段

  思考:“我”为什么要离开百草园了?这一段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 因为“我”太顽皮,家人要将“我”送去书塾读书。第9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作者对去三味书屋读书的不情愿、不满意。

2.默读课文第10—23段

思考:

(1)这部分写了发生在三味书屋里的哪些事情?

预设 行礼拜师;问“怪哉”虫;课间玩耍;师生共同读书。

(2)鲁迅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寿镜吾老先生?从中可看出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预设 外貌描写,如“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写出了他的年老,从侧面反映出他的学识渊博;神态描写,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表现出他的古板严肃;动作描写,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表现出他对好文章的热爱。从中可以看出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老师。

师小结:对寿镜吾先生的评价不应过多贬斥。从文中“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见鲁迅先生对他是十分敬重的。然而他对学生的提问拒绝回答还面带怒色,则表现了他落后的封建教育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矩而不常用,反映了他对学生的宽容慈爱。

3.概括内容

师: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请简要概括,并说说你的评价依据。

预设 三味书屋的生活苦中有乐。

“苦”:①先生严肃,要求严厉,不自由。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难读,难懂。

“乐”:①新鲜乐。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来说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②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③游戏乐。小园里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偷描小说绣像、在指甲上做戏等都别有情趣。④收获乐。学到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画的画儿也多起来”,“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

三、深入分析,探讨课文主题

师:在三味书屋学习了几年之后,鲁迅顺利考入江南水师学堂,继而入南京铁路矿务学堂学习,1902年又获得公费留学日本的资格,这一切都离不开鲁迅在三味书屋里打下的基础。

1.默读全文,圈点勾画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出能体现中年鲁迅感叹岁月流逝的句子。

预设

(1)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2)但直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3)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2.结合体会,思考转变

结合你的阅读体会,思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意味着作者怎样的转变过程?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句式回答。

预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幼时玩乐到少年读书的过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天真顽皮到成熟懂事的成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偏隅一园到走向世界的跨越。

师小结: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而言,不仅仅只是童年时期两个玩乐的场所,它们是两个时间段的跨越,是鲁迅生命成长中的两个重要空间。因此,它们成为成年鲁迅终其一生守护的精神家园。

【设计意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字面上看,它是两个地点间的转变,也隐含着两个时间的跨度。但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地点是鲁迅生命成长中的重要空间,是他童年成长的重要过程。要探寻这个主题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因而先指导学生初步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个童年生活地点变换对“我”的转变意义,在此基础上归纳提升,揭示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切实体会童年生活在鲁迅生命中的重要影响,感受童年鲁迅的成长。

3.探讨主题,发表观点

师:关于本文的主题,历来是专家们探讨的课题。有人认为作者是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有人认为本文只是作者对儿童生活的回忆,并无批判之意。同学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生自由讨论,表达观点)

预设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三种说法。

一是“批判说”。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揭露和批判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从而表现了鲁迅对封建社会及其教育制度的彻底否定”。例如作者对私塾老先生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形象;特别是写“我”如何抱着求知的渴望和仰慕的心情拿天真的问题去请教他,却遇见了“不知道”

和脸上的“怒色”——说明了他是一贯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从而得出此文的主题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一是“儿童心理说”。这种观点认为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意境和韵味之所在。因此主题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还有一种是“对比说”。即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儿童热爱自然的心理,同时表达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结束语: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童年生活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既写出了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称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写出了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戏、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而学生乘机偷玩的乐趣,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玩乐天性。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在探讨回忆性散文的语言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成年的我”的影子的基础上,全面理解文章主题。

四、布置作业,阅读经典

课外阅读《朝花夕拾》另外九篇文章,试着按我们学习本文的方法对名著内容圈点勾画、做批注,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同时为本单元的名著导读做准备。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对课文分析有了方式、方法的认识后,结合本单元名著阅读要求,自然过渡,在方式、方法上训练落实,提高阅读技能,提升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设计亮点】

本次教学设计密切结合部编版教材的教学理念,力求解读出童心的乐趣、回忆的美好。教学步骤清晰,逐层推进。本设计从整体结构入手,到局部赏析,再回到整体主题探讨,符合学生认识过程。教与学相结合,是指导回忆性散文阅读的有效方法。整体把握内容和结构,局部研读,读出情趣,探讨作者的情感和写作目的,为后面的名著《朝花夕拾》的阅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资料链接】

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

三味书屋的三味:古人说“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谓之三味;绍兴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先生说“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即经书是米谷,史书是蔬菜,子书是酱油肉末等调料。吃谷物是正道,表明了办学宗旨。

认识中国古代的民间学堂——私塾

私塾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素养提升】

古代文言文中的标点

中国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标点符号的,因此需要“明句读(dòu)”。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与今日的白话文有明确的标点符号帮助朗读截然不同,文言章句中的停顿并非固定不变,因声求气,作者之气质会活泼地呈现出来。故文言文体系没有专门写在纸上的标点符号设计,却按照阴阳相合、虚实相生的原理,构建了独特的虚字行气体系来完成文句的起承转合。清代袁仁林《虚字说》有:“夫虚字诚无义矣,独不有气之可言乎?吾谓气即其义耳。”

【疑难探究】

如何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既有浓厚的封建教育观念,又有着开明思想的人”?

从文中“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见鲁迅先生对他是十分敬重的。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回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所以当“我”问他“‘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时,他却不回答,而且“脸上还有怒色”了。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封建观念的人。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矩而不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了他具有一定的开明思想。

第2篇: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快速完整的阅读默读课文,积累生字词走近鲁迅先生

  了解文章标题的作用概括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阅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体会童年美好时光,珍惜时间

  重难点:学会本文景物描写方法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美好的,是难忘的,今天我们就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了解他童年的生活和学习。

  二走近鲁迅先生。了解《朝花夕拾》

  从籍贯出生家庭经历着手,重点介绍文学作品

  三浏览课文

  1.积累字词

  2.了解文章标题的作用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本文主要通过文中的“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中的学习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四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会本文景物描写方法

  1.先全班齐读找出段中所重点描写的对象

  2.自由朗读第一句找出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

  3.二到六句主要学习修辞手法在描写中的作用

  五默读第三段,讲述美女蛇的故事。体会故事的作用

  六作业:阅读《朝花夕拾》前五篇文章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二阅读课文雪地捕鸟部分体会文中词语的准确运用

  三概括三味书屋部分作者记叙的主要内容,说一说文中老先生的形象

  四拓展延伸谈谈你对三味书屋教育的看法

  五小结这两节课,我们具体的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了解的鲁迅先生的童年经历,体会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第3篇: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一段经历。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对比与过渡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体会课文表现出的童真与童趣。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

  阅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

  准备录音磁带,制作教学投影仪。有条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掌握全文内容,把握结构,了解大意;重点研读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入: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和庄重,但我们也深知,他曾因儿时阻止弟弟游戏,自认为犯下不可饶恕的过失,并为此抱恨终生。那么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是怎样渡过的呢?让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里,追踪一下他的成长足迹吧。

  (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2、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可选取重点章节,播放录音磁带或由教师范读。教师不必急于提出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听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速度与情感,从而提高听受能力,感知内容。)

  3、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攒拗确凿菜畦桑葚轻捷蟋蟀臃肿

  脑髓相宜书塾方正博学蝉蜕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斑x敛秕谷无从宿儒 同窗

  (字词比较多,教师可在预习的基础上,有重点的进行指导,不要耗时太多。)

  4、默读思考,自主学习。

  出示思考题:

  A、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B、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C、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

  D、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怎样的?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注意圈点、标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读能力。)

  5、课堂讨论,培养说话能力和合作意识。

  (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知道什么说什么,知道多少说多少。互相补充指正,使答案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单单能说出结论,要尽量说出是怎样得出结论的。)明确:

  A、题目提示:文章内容表现一段经历(从……至……),两个过程(百草园、三味书屋);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①~⑧段,第二部分⑨~篇末。

  C、景物描写、美女蛇的故事、冬天捕鸟。

  D、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自由快乐的(乐园)。

  二、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通过阅读与讨论,我们大致了解了全文内容。对百草园,作者的感受也许会引起我们的共鸣。请大家进一步讨论思考,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百草园生活的。

  出示思考题:A、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B、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C、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集体讨论、交流,课堂发言,明确:

  (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表现手法。学生的讨论可能众说纷纭,教师要给予恰当地指导,逐渐集中、归纳。)

  A、第一部分突出了“乐园”,是百草园生活的总起。

  B、最精彩的描写当属景物描写。其特点是:

  一是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景物的概貌;“单是……”则抓住“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详写百草园的内容。二是动静交替、各具特色:“不必说……”写静物,“也不必说……”写动物,“单是……”亦动亦静,且分别从形态、色彩、声音、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形象生动,用词准确。三是虚实结合、趣味横生:多数景物是实写,“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是虚写,通过联想和想像,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四是多角度观察、感受:眼观色,耳闻声,手触物,舌品味……

  C、美女蛇的故事为百草园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冬天捕鸟则抓住动作描写,引人入胜,使平时无味的百草园也显得生机盎然,令人欢快。

  (其中同学们更喜欢哪个情节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说明白为什么喜欢,与大家共同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有关片断多朗读、多品味、多体会。景物描写一段最好让学生背过。)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共同了解了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一段生活经历,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我们还领略了作者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同学们也应热爱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熏陶,以成就自己健全的人格。在描写方面要观察仔细,描写具体、形象、生动。

  四、作业

  1、抄写,积累字词。

  2、背诵课文第二段。

  3、在上学途中,也许会有你喜欢的自然景物。请你抓住其特点,进行描写训练。3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第二部分。体会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教师可从读、说、背、写不同角度检查上一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全文内容,领略了作者在百草园的一段生活经历,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同作者一同走进三味书屋。

  三、整体感知

  1、默读理解:

  A、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C、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内容上是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搜索信息,客观地理解作者的.本意。)

  2、讨论明确:

  A、两部分内容是通过第九段巧妙地过渡的,这一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对去三味书屋读书的不情愿。

  B、介绍三味书屋的环境和入学时的礼节,着墨不多却令人生畏;写教书先生,他知识渊博,教学认真,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旁门左道”的问题。态度严厉,也不乏和蔼,基本不体罚学生;写教学内容,都是一些似懂非懂的文言文,使人感到枯燥;写学生,敬慕先生,好奇多问,又寻机玩耍取乐。

  C、这部分与第一部分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形成对比。

  二、问题探究

  1、质疑:

  (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可能感到陌生,甚至产生疑惑。例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学生的贪玩逃学等。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不是重点,但却是难点。教师要正确地加以引导,要从儿童的视角,理解作者的本意,可先让同学们提出质疑,然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重点问题(教师备案):

  A、怎样理解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

  B、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C、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D、本文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2、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学生提问说明好奇,有求知欲望,应予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合适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犯了教学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B、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地说来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C、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地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D、对比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突出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表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也应是本文的主题所在。

  三、体验与反思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学习生活的认识。)

  1、你喜欢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你喜欢什么样老师?与“先生”相比,你更喜欢自己身边的哪一位老师?

  3、你认为游戏与学习之间是矛盾的吗?你是怎样认识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教师小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毫无疑问,这里有他的喜怒哀乐,有他成长的足迹。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写一段对自己的发展产生过影响的生活经历。300字左右。

延伸阅读
开课,mugen人气角色托奇的术语,因为托奇的必杀技活刹孔被空耳成“想开课?好!”,于是让其获得了“老师”的称号,被其连段的角色就被称为“被上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冈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刷子李》教学设计(锦集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03
方案(英文:plan),读音fāngàn,汉语词语,指的是工作或行动的计划,也指制定的法式、条例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01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大道之行也》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01
反思,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猫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01
幼儿园(英文 德文:kindergarten),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它是进行学前教育的学校。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3岁至6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教案:谷雨节气活动方案-
2024-04-01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民族团结教案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01
话说,汉语词语,拼音是huà shuō,意思是指谈说,谈论。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专题探究:话说“洋车夫”片段课程教学设计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3-30
《画杨桃》是岑桑写作的一篇文章,选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杨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3-30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乌衣巷教学设计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3-30

图文推荐

  • 推荐访问